


醫療教育
子宮頸癌 - 子宮頸癌症狀, 子宮頸癌治療, 子宮頸癌疫苗
若最近進行性行為或每次月經後,陰道均不正常出血,女士們便要提高警覺,盡快向醫生求診,因為可能因感染人類乳頭狀瘤病毒(HPV)而患上子宮頸癌。一般來說,女性患上子宮頸癌的年齡大多為40至49歲 。
子宮頸癌的高危因素
- 吸煙、不健康的飲食習慣
- 家族有子宮頸癌的歷史
- 女性很年輕開始有性生活、有多位性伴侶、與有多位性伴侶的人士發生性關係
- 免疫系統有問題
甚麼是人類乳頭瘤狀病毒 Human Papilloma Virus (HPV) ?
迄今發現有超過一百多種HPV,其中約十多種是與子宮頸癌有關,稱為高危類型病毒(如HPV 16、HPV 18、HPV 31、HPV 33、HPV 35、HPV 45、HPV 51、HPV 52 和 HPV56)。 而近七成的子宮頸癌個案,都是由HPV 16及HPV 18引起。最近,醫學界已研發疫苗,能夠預防HPV 16及HPV 18所引致的子宮頸癌,疫苗亦已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。
子宮頸癌常見症狀
陰道不正常出血,例如每次月經之間或停經後出血、性交後出血等都是子宮頸癌常見的徵狀。不過,部份患者沒有任何症狀,在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時,才發現有異常細胞。
檢查子宮頸癌
在子宮頸癌形成前,子宮頸內會出現鱗狀上皮內瘤樣病變(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, CIN)。如不進行治療,這些病變可能會在五至十年間演變為子宮頸癌。
由於CIN沒有任何症狀,只有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,才能夠找出異常細胞。 如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結果不正常,便需要再接受陰道鏡檢查及進行子宮頸活組織檢驗,以作診斷。
何謂陰道鏡?
它是一部放大鏡,可近距離放置於陰道,能將子宮頸表面放大十數倍,讓醫生可準確地觀察子宮頸表面的異狀。在確定病變的位置後,婦科醫生會使用鉗取出一小片活組織化驗。
子宮頸細胞病變
子宮頸細胞異常可分為非典型細胞或子宮頸上皮內鱗狀病變。
非典型鱗狀細胞 (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) 如例行子宮頸細胞檢查發現有非典型鱗狀細胞,可於四至六個月後再進行一次子宮頸細胞檢查,又或即時做高危HPV DNA 測試;如細胞已回復正常,或細胞沒有高危HPV DNA ,便可重回正常的普查計劃。不過,一旦再出現不正常的細胞, 便應接受陰道鏡檢查。
子宮頸上皮內鱗狀病變 (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SIL) 無論病變屬輕度或嚴重程度,皆需接受陰道鏡及宮頸組織活檢檢查。
子宮頸癌治療
以下治療可單獨使用,視乎病情而定,也可合併使用。
- 外科手術:包括根治性子宮切除手術及兩側骨盆腔的淋巴結切除手術。
- 放射治療:適用於不同階段的子宮頸癌。
- 化療:視乎不同情況,可於切除子宮頸癌的手術後施行或與放射治療同步進行。
預防子宮頸癌 - 子宮頸癌疫苗
疫苗 |
四合一 (HPV 6,11,16,18) |
二合一 (HPV 6,11) |
注射時間 |
0, 2個月, 6個月 |
0, 1個月, 6個月 |
適用年齡(香港註冊) |
9至45歲女性 |
10至45歲女性 |
效用 |
|
100%預防高危致癌的HPV16、18型 可減低70%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 |
本網站上的資訊僅提供教育用途。
你應該諮詢醫生有關的治療方法,而不應依賴網站上的資訊。